首页

女王黄金圣水奴视频

时间:2025-05-29 08:43:44 作者:厦门口岸端午假期出入境客流总量预计将超5万人次 浏览量:43921

  中新社博鳌3月29日电 (记者 郭超凯)“(中美)双方禁毒合作是互惠互利。”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曾伟雄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接受中新社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中美禁毒合作有利于全球禁毒形势,双方应摒弃争议,尽快恢复正常工作。

  当前国际毒潮持续泛滥,合成毒品制贩和滥用不断扩张。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禁毒合作备受外界关注,两国禁毒合作曾经历波折。

  2023年9月,美国总统拜登向国会提交报告,将中国认定为所谓“主要毒品来源国”。对于美方恶意抹黑,中国公安部禁毒局局长魏晓军予以驳斥:美方依据所谓“生产对美产生重大影响的前体化学品的来源国”将中国认定为“主要毒品来源国”,纯属在制造事端、混淆视听。

  曾伟雄说,中美禁毒合作一直是两国执法合作的亮点,但2023年美方单方面武断行动,导致中美禁毒合作陷入停滞,“唯一从中受益的是罪犯”。

3月28日,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曾伟雄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分论坛上发言。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2023年11月,中美元首在旧金山会晤。开展禁毒合作是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之一。为落实这一重要共识,美方撤销了对中方相关执法机构的制裁。

  2024年1月30日,中国国务委员、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王小洪在北京会见美国禁毒联合代表团,宣布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组正式启动。当地时间2月18日,王小洪在维也纳同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马约卡斯举行会晤,双方围绕落实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共识,推进两国禁毒和执法合作,解决彼此关切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建设性沟通。

  曾伟雄表示,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组由部长级高级官员领导,双方在会晤中均表达了彼此关切。中方要求美方改正将中国列为“主要毒品来源国”的错误做法。美方则希望中方对易制毒化学品实施更严格的管控。

  “涉及易制毒化学品,我们有世界上最严格的监管制度。”曾伟雄说。

  如其所言,中国政府厉行禁毒。面对合成毒品问题这一全球禁毒新挑战,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并一直致力于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务实解决。截至目前,中国已列管456种麻醉药品、精神药物和芬太尼、合成大麻素两个整类物质,是列管物质最多、管制最严的国家之一。

  易制毒化学品即前体化学品管制是应对合成毒品问题的关键。中国一贯根据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律严格管制易制毒化学品,现已列管38种,建立健全全环节动态监管机制。

  中国对待毒品问题向来是零容忍,严厉打击涉毒相关违法犯罪活动。2023年中国公安机关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4.2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5万余名,缴获各类毒品25.9吨。

  曾伟雄在采访中提及,全球毒品问题日趋严重,当前全球80多亿人口中有近3亿人染毒,毒品呈现明显的地区特征,尤其是合成毒品变幻莫测远超出各国列管毒品范畴,形势严峻。

  他进一步呼吁,全球需重拾国际合作框架,开展更紧密的国际禁毒合作。各国还需加强毒品列管,给予禁毒更有力度的财政支持,用于开展针对性的禁毒项目。(完)

【编辑:田博群】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主要中方代表名单

宁德7月19日电 (孙奋华)7月18日至19日,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对台系统协作会议在福建省宁德市召开,促进闽台交流合作。

【理响中国】以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议定书》对原自贸协定进行升级,进一步完善了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知识产权、服务贸易、商务人员临时入境和投资等7个协定原有章节,在原有协定17个章节基础上新增了标准与合格评定合作、竞争政策、电子商务、全球供应链、环境与贸易等5个章节。《议定书》文本包括序言、新增和更新的章节及相关附件以及一般性条款。主要内容如下:

西安街头响起非遗鼓乐 引人驻足欣赏

朗诵会前,诗人们登临参访了慕田峪长城,被长城雄伟的自然奇观深深震撼。尽管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长城作为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让他们感受到厚重的历史积淀和跨时空的文化共鸣。

油画里看重庆“老茶馆” 50余件绘画作品记录城市变迁

目前全球经济仍处于低增长阶段,各国经济还没有完全从几年前的全球新冠大流行和世界经济危机阴影中恢复,很多领域也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新春走基层)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传统花灯璀璨夺目

西宁海关动植物和食品检验检疫处副处长吴妍雯介绍,今年前7个月,全省农产品出口3亿元,同比增长2.5倍,其中,高原冷凉蔬菜出口在去年零突破的基础上,向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已累计出口1464.7吨,价值1029.4万元。

相关资讯
涉案超10亿 内蒙古警方破获特大跨境开设网络赌场案

服务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助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升涉外司法效能。审结涉外民商事案件2.4万件、海事案件1.6万件,同比分别增长3.6%、5.3%,平均审理时间缩短近10天。某境外海域船舶碰撞案,多国享有管辖权,外国当事人选择我国法院管辖并协议适用中国法,经引入外轮所属希腊船东保赔协会共同调解后全额履行。我国民企在海外承建体育场馆被拖欠巨额工程款,1670万元履约保证金也被不当索赔面临划扣风险,我国法院准确适用国际通行的止付令机制,48小时内裁定要求境外银行中止支付,并受理保函欺诈诉讼,促使涉案外方40天内付清工程款。尊重并运用国际规则和惯例,更利平等保护“一带一路”各方利益。便捷规范化解国际商事纠纷。深化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促进诉讼与仲裁、调解有机衔接。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发挥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61位委员作用,主持调解国际商事纠纷、为域外法查明和适用等提供咨询意见。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国际商事法庭成功调处一中外企业间标的额10亿元纠纷,促使双方各自撤回境内外多起关联诉讼,合作关系得以修复。调解这一“东方经验”漂洋过海,彰显中国法治智慧。审结商事仲裁司法审查案件1.6万件,同比增长5%;加强仲裁监督,裁定撤销仲裁裁决552件,同比持平;裁定承认(认可)和执行境外仲裁裁决69件,同比增长16.9%,仲裁友好型司法环境深受认可。深化司法国际交流合作。举办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司法合作国际论坛、中国-上合组织国家地方法院大法官论坛等,与新加坡最高法院签署司法调解合作备忘录。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北京船舶司法出售公约》开放签署,成为首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联合国国际海事公约。

热门资讯